8月 25, 2025

研究的技藝:研究、閱讀與寫作 (鄭雅文整理)

Craft of Research是經典書籍,歷久彌新。英文很好讀,網路可以找到電子版。

以下融合三個參考文獻(見下)作簡要介紹。


1        前言

為什麼不能僅止於廣博求知,而還要主動提問並進行研究?研究的價值為何?研究工作時常會遭遇困境,且需要龐大耐力與耐性,因此在投入學術研究之前必須先深思上述問題。確認自身目標,才能避免陷入不知為何而忙的困境。

研究是創造性的思考工作。藉由主動探索與思辨,研究者參與知識對話,與他人及世界進行深入溝通。研究經驗能幫助我們更瞭解知識如何累積,也有助於提升批判與檢視他人研究成果的能力。

研究的技巧與方法,是可以傳授與學習的,方法包括:閱讀或聽別人講解、看別人怎麼作,以及自己實際操作。以下針對如何尋找研究問題、進行文獻回顧、撰寫計畫書、撰寫論文,概要分享讀本內容與自身經驗。

2        確認研究問題

確認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可說是研究工作最重要的基礎。可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閱讀,包括近年學術性文章、回顧式文獻、相關非學術報導;也可翻閱教科書,聆聽研究所演講或課程,搜尋網路上的討論,進一步尋找爭議議題(參考Booth et al, Chapter 3 – From Topics to Questions) 

確認主題之後,需要提出一個值得回應且結構明確的研究問題。研究有無創意,研究問題的發想,常是關鍵所在。一個研究,建議只回答1個問題,不要試圖回答很多問題。

找到研究問題之後,需要進一步思考,這個研究問題如何形成、定義與屬性、目前知識狀況,以及不知道這個研究問題的答案,是否會造成什麼後果或成本(problem),包括實際的社會後果,以及知識不足造成的後果;而此後果,也就是本研究的貢獻所在(參考Booth et al, Chapter 3 – From Questions to Problems)

在研究問題這部分最常遇到的批評是:「問題意識模糊不清」、「題目太大」、「創意不足」、「看不出具體貢獻為何」。

3        閱讀與文獻分析

閱讀可以分成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基礎閱讀,指的是知道文章結構與內容的基本能力。

檢視閱讀,指的是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掌握讀本內容的能力。這階段包含系統性略讀(翻閱書名、標題、說明、序、作者資訊、目錄、索引、出版者介紹、主題篇章、摘要、結尾等)以及粗淺閱讀(很快看一遍)。

分析閱讀指的是深入閱讀,透過理解、咀嚼、消化,提出自己的評論與分析。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首先掌握讀本的屬性、定位及主軸(主題或重點,通常在引言介紹中出現),瞭解整體結構(篇章如何鋪陳),瞭解問題的複雜性(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理論性問題,也可能是實用性問題)。在第二階段,瞭解作者的主旨(propositions)、論述或主張(arguments),並能檢視其論述的依據與推論方式。在第三階段,對讀本進行批判。完全瞭解其內容與論點後,才能評論;在評論時,必須先為自己的觀點找出知識上的理論依據;當你不同意作者觀點時,必須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批評方法:指出作者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主題閱讀:針對特定主題(聚交於研究者自己的研究主題)進行閱讀,為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閱讀技巧。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透過瀏覽、略讀、製作書目,善用「檢視閱讀」技巧,瞭解文獻樣貌。第二階段則進入主題閱讀,包含5個步驟:瀏覽第一階段所找出的書籍,找出最相關的章節;針對自己關注的研究主題,與眾多作者們進行對話,整理出作者們的發現與觀點;進行分析與討論。

閱讀過程應不斷提問並作筆記。勤作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在閱讀時保持清醒、幫助記憶,將自己心得與思考記錄下來,也有助於理解及分析,協助之後的研究寫作。閱讀筆記有幾種類型:記錄整本書的結構與主要內容;記錄作者的觀點;針對作者的看法提出質疑與評論。

每個研究都必須進行主題閱讀,並撰寫文獻回顧,其功能在於幫助讀者瞭解知識現況、發現知識缺口。

4        研究規劃

研究初期的重要工作為:提出研究問題、廣泛閱讀並瞭解文獻現況。在完成初步文獻調查後,研究者必須著手撰寫研究計畫書。研究計畫書的結構大致包含以下:研究目的(指出研究問題與重要性)、背景與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研究限制、預期貢獻。

各段內容需要緊密扣連,例如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必須很清楚,才能據以發展出深入的文獻回顧,並提出適切的研究方法。各種理論架構或研究方法之間的取捨,必須說明取捨的理由。

撰寫文獻回顧的幾點注意事項:

  • 需緊扣研究問題,交代問題的定義、本質、形成的過程。常見的問題是:研究問題不明確、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脫節、未說明問題發現和定義的過程。
  • 需掌握已知知識,說明「已知」。這部分常見問題有,遺漏重要的文獻、文獻回顧成為文獻拼盤。
  • 研究者需透過分析、比較、批判和整合,主動與過去文獻對話,並發展出分析架構。此部分常見的問題是,只描述過去研究內容卻未見任何分析和評論,未指出「知識缺口」與重要性。
  • 研究方法部分常見的問題包括: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未呼應、各種方法之間缺乏對話、未說明研究者選取特定方法的原因、未說明研究限制。

5        學術寫作

 5.1       寫作的重要性與規格(參考Booth et al, Chapter 1Thinking in Print) )

 學術寫作,必須符合既定格式。必須知道要對話的社群是誰,並知道這個社群慣用的論文格式。建議預先思考將如何發表成果(例如,論文的發表方式、格式等)。

5.2       與讀者連結

首先必須知道讀者是誰?是相同領域或有相同興趣的專家還是其他領域的專家?是對此研究議題已有一定認識的民眾,還是對此議題完全陌生的民眾?讀者為什麼會有興趣(或被要求)閱讀這份研究報告?是因為好奇,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讀者的知識狀況、態度或需求為何?有需要說服讀者,讓他們瞭解這是重要議題嗎?讀者對你的研究發現、主要論點或主張,可能會有什麼反應?與他們原本的知識信念有沒有衝突?若讀者可能會以哪些標準說詞(standard arguments),來駁斥你的論點? 

5.3     論述的結構:研究論文的論述具備5個要素:宣稱、證據、理由、回應、推論

  •  宣稱(claim):本研究的最主要宣稱或結論為何?
  •  理由與證據(reasons and evidence):依據什麼理由(論述/假說),將「證據」與「宣稱」連結起來?「證據」的品質如何(信度、效度、代表性)?要以「證據」來支持你的「理由」。
  •  承認不同觀點並給予回應(acknowledgements and responses):普遍狀況是,研究者太相信自己觀點,想不出有什麼缺點,或是怕承認太多缺點會弱化自己的論述。建議常常與別人多討論,發表論文,將反方觀點納入論文中。
  •  推論:例如衍生的問題或建議。

 5.4    寫作過程的建議

  • 要有足夠且不被打擾的時間,但也要設定期限,否則會永遠寫不完。
  •  閱讀並隨時做筆記,要用文書軟體(Endnote)記錄文章出處;經常寫下自己的想法與評論。
  • 撰寫初稿並建立結構:釐清讀者並寫下想讓讀者知道的主要結論、研究重要性。
  • 當累積足夠的筆記後,將筆記內容組織成有意義的段落。為每個段落創造出主要的句子。藉由編排主要句子,創造整篇文章的段落分佈。
  • 粗糙而快速地寫作,不要管風格與文法。不斷重新編排初稿。組織你的文章,印出來閱讀。對整個結構感到滿意後才開始修飾文章內容。
  •  請同儕閱讀並提供批評。
 5.4 導論與討論的結構       

導論 Introduction
  1. 引述或事實opening quotation/ fact:界定你的研究問題
  2. 指出過去研究與目前所知 existing knowledge
  3. 指出未知 condition of ignorance
  4. 指出未知帶來的成本 the cost of the ignorance
  5. 解決解決問題的線索:此研究將如何回應未知 gist of the solution

討論與結論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1. 主要發現 main findings
  2. 解釋發現:有哪些偏差、干擾因子、你同意還是反對先前的文獻 how do you explain your findings?
  3. 更廣泛的重要性與應用 implication/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4. 研究限制、還有哪些未知、未來研究方向what remained to be solved?
  5. 結語 Closing quotation/fact

參考資料

1.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Guides to Writ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by Wayne C. Booth, Joseph M. Williams, Gregory G. Colomb,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nd edition, 2003.

2.         如何閱讀一本書,Adler & Van Doren 阿德勒&范多倫著,郝明義/朱衣譯,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3

3.        鍾蔚文教授,如何撰寫研究計畫書,國科會網站資料

研究的技藝:研究、閱讀與寫作 (鄭雅文整理)

Craft of Research是經典書籍,歷久彌新。英文很好讀,網路可以找到電子版。 以下融合三個參考文獻(見下)作簡要介紹。 1         前言 為什麼不能僅止於廣博求知,而還要主動提問並進行研究?研究的價值為何?研究工作時常會遭遇困境,且需要龐大耐力與耐性,因此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