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1, 2018

奴工島 讀後心得


週末,讀了姜雯的《奴工島》

根據書封內頁的簡短介紹以及兩位推薦者透漏的訊息,作者來自中國江蘇,是一位1989年出生的年輕女性,曾在荷蘭就讀大學,主修商業管理。2015年夏天來到台灣,進入政大就讀廣電研究所,201610月進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擔任中文教學志工,並積極投入救援與陪伴受虐外勞,以及關懷外籍漁工受刑人等工作。

本書,是作者20187月完成的碩士論文,紀錄她在TIWA擔任志工期間的工作觀察、心得與對外勞問題的看法。本書在201810月出版上市,出版速度驚人。內容揭露著台灣人如何苛待東南亞外勞。書封上標示著「體制殺人如麻」,書底標示著「空喊人權的外衣底下,是以人為奴的體制...」。

本書內容的確深刻,作者的確投入龐大個人時間與感情,陪伴這些遭遇不幸的外勞並傾聽他們的生命故事。作者文筆十分優美具文學性,也對台灣的外籍勞工制度提出許多批判。29歲的年輕人,願意關注底層勞動者的處境,令人感動。不過整體而言,我對本書有一些意見與疑問。

1.      有關文體。這本書到底是小說?還是報導文學?令人困惑。本書一開始採魔幻小說寫法,由一位枉死的外勞鬼魂作為敘事者,但在這之後,部分文體採故事體,描述外勞的遭遇,但也夾雜著TIWA工作者救援外勞過程的報導、工作人員(被稱為爸爸的管理人員)的個人經歷與想法、台灣政策與社會歷史背景等等。書的後半部分,又夾雜著作者與受刑人的書信往返、作者與外勞的互動經驗、作者想像外勞心情或作者個人心情的抒懷文。這樣的文體,頗令人無所適從。若採小說體,真實性不會是問題,但若採報導文學,讀者就會期待內容的真實性或可信性。

2.      本書的部分內容,應該是作者由TIWA工作人員轉述而得。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到(126),自己第一次見到寧寧是在201611月,是在庇護所。但在這之前,作者描述TIWA工作人員如何將寧寧從山上的民宿救援出來,此段驚險過程,作者生動描述事件發生的場景與對話過程,讓讀者誤以為作者身歷其境。

3.      有關研究倫理。本書是研究論文,研究者的身分並不全然是救援外勞的NGO志工,而是研究者。資料蒐集方法包括田野觀察與訪談,而受訪的對象,除了受虐或罹災的外勞、監獄受刑人之外,其實也包含NGO工作者。其中內容也揭露NGO的內部運作。不知這些受訪對象,都有被清楚告知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嗎?本書後半部分,描述作者與受刑人之間的互動情誼,雖令人感動,但就研究倫理而言,這種互動關係似乎不平等,頗有令人疑慮之處。作者並未說明她如何思考研究倫理問題。

4.      有關作者的身分與定位。這本關懷在台外勞、關懷底層勞動者勞動人權的書,指出台灣勞動體制如何踐踏外勞人權,的確有其價值,也是對台灣社會的重要提醒。但本書作者是誰,卻只有書封內頁的短短幾行說明。一本文情並茂的書,作者卻沒有提供任何背景說明或心得感言,不免令人疑惑。例如,作者為何來台投入此研究?為何快速將研究成果發表出書?作者投入此研究與在台求學的過程,心得感想為何?對於更巨大的中國內部農民工勞動人權問題,看法如何?未來是否將繼續投入勞動人權倡議工作,並試圖進行國際串連?這些,是身為讀者的我,感到好奇的問題。

教出殺人犯 (2023)

  作者 Okamoto Shigeki 岡本茂樹 (1958-2015) 是立命館大學社會系的教授。 人為何會犯罪?為何出現失序行為如暴力、霸凌他人、吸毒、偷竊、殺人、自殺?如何讓失序者改過進而更生?如何讓人走出犯罪情緒?這些,是本書關注的議題。 岡本教授認為,人的失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