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06, 2016

沖繩。札記。2016。

          20165月某個週末,一行人首度踏上沖繩。這是個有著美景、美食,但也充滿悲傷歷史與當代爭議的島嶼。不久之前,青少年讀書會曾以太平洋戰爭為主題,閱讀了不少書籍與電影,包括《姬百合之塔》(1953)永遠的零》(2006)、《硫磺島的英雄們》(2006)、《來自硫磺島的信》(2007)、《十七歲的硫磺島》(2008),等等。阿奇最著迷的是永遠的O。都是有關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的悲劇。

           不過稍加留意的話,可發現沖繩問題仍舊牽絆著美日關係。前不久,沖繩再度發生美國士兵姦殺沖繩婦女的犯罪事件。日前訪日的美國歐巴馬總統,不得不對沖繩問題表態道歉。從美軍基地搬遷抗爭、美國大兵性侵婦女事件,到作家大江健三郎1970年出版的《沖繩札記》竟在35年後被日本退役司令官控告(該書提及,沖繩平民在1945年沖繩戰役中被日軍脅迫或誘騙而集體自殺),讓我一直對沖繩歷史充滿好奇。

琉球王國的消失

          這裡曾是個歷史悠久的王國,過去有北中南三個王國,後來被南方王國統一,王宮建於首里城。十七世紀初,也就是中國明朝與日本德川家康幕府時期,琉球王國被來自日本南方薩摩藩的軍隊入侵,自此政治上受到薩摩藩控制。


          十九世紀中期,西方國家積極進攻亞洲。18541月,美國培理將軍率領著載有數十具大砲的艦隊,強行開入江戶港,迫使日本開港,即所謂的「黑船事件」。同年7月,培理將軍與琉球國王尚泰王以漢文及英文簽訂條約,迫使琉球國開放港口供美國使用。

          日本在黑船事件衝擊後啟動明治維新,全面投入政治社會與產業經濟改造,以求躋身先進列強國,對外也開始展現積極的擴張主義。1871年,琉球人漂流至台灣南部遭原住民殺害;1874年,明治政府以保護琉球人為名,藉機派兵攻佔台灣南部,史稱「牡丹社事件」。在發兵台灣之前,日本天皇在1872年逕行宣布琉球為日本領土,將尚泰國王封為琉球藩藩主,並禁止琉球與中國維持朝貢關係(史稱第一次琉球處分)。1879年,明治天皇宣布廢藩,改設為沖繩縣,並命令尚泰國王與他的兒子尚典移居至東京(史稱第二次琉球處分)。1894年,甲午戰爭(日清戰爭)爆發,中國戰敗,不但喪失台灣與澎湖,也完全斷絕對琉球的宗主/藩屬關係。

沖繩戰役與美軍佔領期

          194112月日本海軍發動珍珠港襲擊,開啟了太平洋戰爭。發生在19454-6月間的沖繩戰役,被形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血腥的登陸戰。此戰役造成1.2萬美軍、8萬日軍以及10萬沖繩平民死亡。     

          日本1945年戰敗後被美國管轄,直到19511952年美日簽定《安保條約》、《舊金山和約》之後才回復主權國地位,然而沖繩仍繼續被美軍管轄至1972年。

           在長達27年的佔領期間,美軍在這個蕞爾小島上大量徵收或強制租用私人土地,設置大規模軍事設施。1961年,美國甘迺迪總統派兵進入越南,一直到19731月撤出越南之前,美軍B-52轟炸機來回轟炸越南,戰機部屬的地點,就是位於沖繩的嘉手納(Kadena)基地與普天間(Futenma)基地。

           根據2016年美國公開的檔案資料顯示,在1960年代美蘇對立時期,美軍曾在沖繩島部屬大規模核子武器。大江健三郎1970年出版的《沖繩札記》中,便紀錄著有關嘉手納基地附近有數座地下核武彈藥庫的傳言(頁51),以及那霸軍港污泥有鈷60放射線物質污染的事實(頁52-53)。

           美國佔領期間,沖繩的反美軍基地抗爭從未止歇。1960年代,沖繩居民積極串連,形成龐大的社會壓力,組織者以回歸日本,尤其是以「沒有基地的和平島之姿」回歸日本,作為抗爭基調。沖繩在1969年發動大規模罷工,此時期的日本國內,也有一波波反越戰、反核武、反公害等社會運動。

           1970年,美國與日本簽署協定,同意在1972年返還沖繩,但美國以維持美軍基地作為交換條件。19701220日,嘉手納基地附近爆發嚴重的美軍與民眾衝突事件(稱為コザ暴動)。事件的導火線是一名沖繩婦女被美軍開車衝撞致死,但肇事者依美軍自訂的規範獲無罪釋放;但暴動的根源來自累積已久的怨恨,尤其是對美日協定繼續漠視沖繩人權益、仍決定維持美軍基地的憤怒。

 回歸之後的抗爭

           沖繩在1972年回歸日本之後,居民對於美軍基地的存在日益不滿。除了因空軍基地位於人口稠密市區,有嚴重噪音污染之外,核武設備伴隨的放射性物質污染、軍事基地對於環境生態的破壞、美國大兵在當地層出不窮的犯罪事件,以及大國開戰很可能會以擁有核武的沖繩作為攻擊標的,都是造成居民憂慮與不滿的原因。

           19959月,3名美國士兵輪暴一名12歲少女的暴行被揭露,爆發強大民怨。199612月,美日協議將位於南部市區的普天間基地,遷移至沖繩北部較偏遠的名護地區,但名護地區居民反對,且當地也有特殊的海岸生態需要保護。至今,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仍是美日政府與沖繩地方政府未能處理的爭議。

           20048月,普天間基地的運輸直升機在鄰近的大學校園內墜毀。2006年,日本政府在未經居民同意下,意圖在北部高江地區設置直升機停機坪,引發抗爭。2008年,日本防衛省(即國防部)針對「不要直升機停機坪」運動的領導者,以在網路呼籲民眾參與抗爭以及在工程現場靜坐抗議造成妨礙為由,向那霸地方法院提出訴訟,但在多年訴訟後法院認定原告大多數主張並不成立(但有少部分成立)。沖繩地區的反美軍基地抗爭,以及其他以反戰、和平、環保、生態保護、性別、人權為主軸的社會運動,據說仍是相當活躍的。

地緣政治下的身份認同

           在美國與日本政府提供大量補助經費的狀況下,沖繩人是否有能力對抗東京政府與華盛頓政府,要求美軍基地全面撤出沖繩?還是必須為了日本國家整體利益,被繼續要求做出貢獻?

           上述的提問,其實呼應著當前日本教科書的歷史詮釋爭議:在1945年沖繩戰役中大量犧牲的沖繩平民,如何而死?為何而死?

           日本右派政治人物主張,沖繩人是日本人,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國家自願犧牲、自殺殉國,在當前也是為了保護日本安全而接受美國基地。但左派人士如大江健三郎則認為,在沖繩戰役中,日軍以強迫及誘騙的手段,讓沖繩居民被迫集體自殺,現今要求沖繩繼續接受美軍基地,是延續過去的不正義與剝削。去年(2015)日本首相安倍為了紀念沖繩戰役結束70週年走訪沖繩,遭沖繩人轟滾回去,反映了東京本土與沖繩間的鴻溝,其實難以輕易弭平。

           大江健三郎在他的書中提到,沖繩人罹患精神疾病的盛行率為日本本土的2.5倍,不過後續並沒有看到相關文獻資料。倒是在沖繩犯案的美國大兵,似乎有些精神疾病問題。

參考資料:

大江健三郎。沖繩札記。台北:聯經,2009(日文原版,1970)。

謝竹雯。所謂和平:沖繩反軍事基地社會運動的再思考。考古人類學刊,81137-1722014

教出殺人犯 (2023)

  作者 Okamoto Shigeki 岡本茂樹 (1958-2015) 是立命館大學社會系的教授。 人為何會犯罪?為何出現失序行為如暴力、霸凌他人、吸毒、偷竊、殺人、自殺?如何讓失序者改過進而更生?如何讓人走出犯罪情緒?這些,是本書關注的議題。 岡本教授認為,人的失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