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10, 2022

貧窮的成因:《絕望者之歌》的觀點

如何解釋窮人的不幸處境?成因為何?這是JD Vance在他的暢銷回憶錄《鄉巴佬的輓歌》(Hillbilly Elegy,中譯:絕望者之歌)裡,提出的核心問題,而他對這個提問的回答是,窮人應該自我反省與自我培力,而不是怪罪別人或訴諸於社會不公。

雖然他同意全球化、產業外移與經濟不安全,加劇了美國窮人與貧窮社區的弱勢處境,但他在書裏明確指出,貧窮者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不負責任、缺乏動力,而這些社會文化問題,在他看來,才是貧窮的主因。

Vance的自傳很精采,具體描述了美國白人窮人的生活困境。整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真摯感人,也很寫實,指出許多難解的社會問題。書中也提到很多健康問題,包括心理疾病、止痛藥濫用、藥癮,以及因為喝太多含糖的碳酸飲料mountian dew而導致的嚴重牙病。但從社會與健康觀點來看,我不完全同意他對於貧困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分析。

Vance的分析,相當符合美國傳統的道德思想,也就是個人主義,將個人視為是自身命運的主人。在他看來,貧窮的原因是窮人心性狀況不佳,包括軟弱、缺乏動機、工作態度不佳、自暴自棄。他用「習得的無助」(learned hopelessness)來理解這種心態,並以貧困族群較為普遍的「不良童年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來解釋這種現象,譬如小時候遭遇家暴、家庭衝突、貧窮、家長犯罪、使用毒品等等。他說,貧窮族群普遍缺乏「能動性」(agency),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控制感,沒辦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缺乏動力,時常怪罪別人,包括政府。在他看來,這種心理狀態讓人們無法向上流動,而一再陷入悲慘的處境。

那麼,窮人該如何克服這些困境?他開出的處方是,提供關懷與愛、建立人格榜樣、提供良好的教育與指導、勤奮工作、強化家庭支持、強化個人責任感。這本自傳,也就是他自己,就是一個範例。以上,我也同意,但我比較不認同的是,作者不認為公共政策可以改變窮人的處境。在他看來,貧窮和貧困社區的社會衰敗,比較是社會文化面向的問題,他認為公共政策難以幫助窮人,因此也認為民眾不應一味地指責政府(包括歐巴馬政府)。

但我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那樣心智能力堅強,不平等的社會,並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牽涉許多社會結構與權力不平等問題。例如mountain dew導致的牙病,是基礎建設不足(汽水比乾淨的飲用水還便宜)與產業利益(百事可樂公司傾銷)糾葛的問題;例如止痛劑濫用,衍生的成癮與毒品問題,更是藥廠、醫藥界與政府缺乏管制下的產物。貧窮者身受其害,卻又被譴責,很不公平。

搜尋了幾篇評論和書評。Flaskerud這篇評論很不錯。她是UCLA護理學教授,屬社會人類學背景。她反對Vance的觀點,並引用Zuberi (2006)的書,指出良好的福利政策和社會保護政策,對勞動者的健康福祉非常重要。她並引用「文化生態理論」(Cultural Ecology Theory)來解釋文化觀(價值觀、信仰、態度、行為、道德、倫理、意識形態),認為人們的文化觀,其實受到底層的經濟結構(經濟機會、權力差異、資源等)與中層的社會結構(社會地位、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家庭結構、社會網絡)的影響。她認為,經濟基礎很重要,要回應貧窮問題,必須先改變社會經濟結構,才有可能改變上層的文化或信念體系。這篇評論很值得參考。

Flaskerud, J. H. (2019). American Values, Social Policy, Health and Well-Being.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40(5), 452-455 


教出殺人犯 (2023)

  作者 Okamoto Shigeki 岡本茂樹 (1958-2015) 是立命館大學社會系的教授。 人為何會犯罪?為何出現失序行為如暴力、霸凌他人、吸毒、偷竊、殺人、自殺?如何讓失序者改過進而更生?如何讓人走出犯罪情緒?這些,是本書關注的議題。 岡本教授認為,人的失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