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28, 2023

霸凌是什麼?從教室到社會,直視你我的暗黑之心

本書聚焦在校園霸凌問題,但書中談及的觀念,很能運用在其他場域。作者森田洋司(Morita Yoji)是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社會學教授。日本版出版於2010年,中譯版出版於2017年。社會學分析視野,以及最後兩章提出的分析與行動策略,令人耳目一新,也令人感動。







l   霸凌的定義與類型

霸凌(bullying),指的是同一個團體的成員在互動過程中,處於優勢的一方刻意對弱勢者施予壓迫,使其遭受精神與身體痛苦的過程。霸凌事件的被害者與加害者往往處於緊密的小團體,套疊在人際關係之中,而使受害者無法逃脫。各個文化有其特質,但也有高度共通性。根據森田,霸凌形成的三個要素包括:權力不對等的濫用、加害事實、反覆發生。

霸凌的類型多元。從年齡區分,有成人之間的霸凌、兒童青少年之間的霸凌、成人對兒少的霸凌。在成人之間,就其發生的場域及性質,有職場中的「職權騷擾」、「性騷擾」、「學術騷擾」、「親密關係暴力」、「家庭暴力」等等。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問題也日益普遍。

l   校園霸凌

兒少之間的霸凌主要發生在校園。歐美國家在1980年代初期開始關注「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問題,尤其1982年挪威三名10~14歲少年遭霸凌後相繼自殺之後,社會對此問題高度關注。挪威心理學家Dan Olweus1970年代便開始研究男孩的攻擊行為,他在1980年代中期推動大規模校園霸凌調查與防制計畫(The 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OBPP),成為此領域的重要先驅。其他北歐國家也開始進行霸凌調查與防制工作。。

日本社會對於校園霸凌問題的關注始於1980年代初期,至198613歲少年鹿川遭全班師生霸凌後自殺,社會關注達到高峰。

1990年代中期,校園霸凌問題已成為歐美國家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

台灣校園霸凌問題在2000年葉永誌事件發生後浮上檯面。教師霸凌則是另一種長久存在的問題。過去二十幾年來,台灣學者針對校園霸凌已進行不少研究,也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介入教育(中山大學鄭英耀、陳利銘教授)。例如,針對高中職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在提供霸凌定義下,自陳為霸凌者(10.9%)、受凌者(10.7%)、旁觀霸凌(29.9%),兼為霸凌與受凌者(5.5%)(Chen, Cheng, 2013)。教育部自2006年以來推動一系列校園反霸凌計畫。

l   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workplace bullying),泛指職場中的強勢者對弱勢者的霸凌行為,包括言語、心理、肢體上的虐待或羞辱。霸凌的型態包括:批評、挑剔、專業或社會地位的貶低、故意忽略與排除、給予不必要負荷與壓力、欺瞞、卸責、拒絕給予勞動權益、權威式管理行為。職場霸凌,與管理者的權力與控制息息相關;組織內部地位較低落的工作者,也容易受到外部服務對象的輕視,而伴隨惡意攻擊。

相對於校園霸凌,國際學界對於職場霸凌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台灣職場霸凌問題的研究,大多數聚焦於護理人員。對於職場霸凌問題的定義、測量、調查,仍有待進一步瞭解。

l   霸凌防制

森田強調,對於霸凌的理解,不能僅止於個人心理與行為層次,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結構因素的理解與分析;不能僅關注受害者的保護,更重要的是要將防制霸凌的焦點放在加害者責任,而且不僅是加害者,更要檢視加害的社會結構,包含加害者、受害者,還包含在旁起鬨的觀眾,以及對暴力事實視而不見的遠觀者。

社群的反應,是牽制行動者的關鍵;袖手旁觀的沉默大多數,是暴力結構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為何人們會對霸凌視而不見?並非只是無法辨識問題的存在,而是對他人的冷漠、擔心自己受害、對強勢者的順從、對團體的從眾心態。因此,要降低霸凌問題,必須從社會結構切入,尤其必須從「公民權責」教育著手,讓具公共責任意識的公民,成為建立文明社會的基礎。

台灣對於職場霸凌問題的防制,始於勞動部在2013年大幅修訂「勞工安全衛生法」,更名為「職業安全衛生法」,增訂雇主促進勞工身心健康之義務,其中包括「勞工執行職務時,遭不法侵害造成身體或精神之傷害」之預防。此法並給予勞工申訴之法源依據。然而實際職場狀況與法規制度的功效,仍缺乏實證研究。

Literature review on “Workplace bullying in Taiwan”

l   Pai, H. C., & Lee, S. (2011). Risk factors for workplace violence in clinical registered nurses in Taiw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9‐10), 1405-1412.

l   Yeh, C. W., & Wang, C. Y. (2014). The influence of workplace bullying to job stress in Taiwan. Economic World, 2(2), 92-99. ***

l   Hong, J. C., Chien-Hou, L., Hwang, M. Y., Hu, R. P., & Chen, Y. L. (2014). Positive affect predicting worker psychological response to cyber-bullying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Northern Taiwa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0, 307-314.

l   Fang, L., Huang, S. H., & Fang, S. H. (2016). Workplace bullying among nurses in South Taiw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5(17-18), 2450-2456.

l   Wang, M. L., & Hsieh, Y. H. (2016). Do gender differences matter to workplace bullying?. Work, 53(3), 631-638.

l   Hsieh, Y. H., Wang, H. H., & Ma, S. C. (2019).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place bullying, mental health and an intention to leave among nurse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32(2), 245-254.

l   Hsu, F. S., Liu, Y. A., & Tsaur, S. H. (2019). The impact of workplace bullying on hotel employees’ well-being: Do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friendship ma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l   Wu, S. H., & Wu, C. C. (2019). Bullying bystander reactions: A case study in the Taiwanese workplac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57(2), 191-207.

l   Ying-Ying, K. O., Yi, L. I. U., Chi-Jane, W. A. N. G., Hsiu-Yun, L. I. A. O., Yu-Mei, L. I. A. O., & Hsing-Mei, C. H. E. N. (2020). Determinants of workplace bullying typ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epression among female nurses.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8(3), e92.

l   Lu, Y. P., Lee, B. O., Liu, C. K., & Chueh, K. H. (2022). Exploring the workplace bullying of Indonesian caregive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19(8), 4909.

Literature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l   Power, J. L., Brotheridge, C. M., Blenkinsopp, J., Bowes-Sperry, L., Bozionelos, N., Buzády, Z., ... & Nnedumm, A. U. O. (2013). Acceptability of workplace bully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ix contin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6(3), 374-380.

 Literature on “academic bullying”

l   Schafferer, C., & Szanajda, A. (2013). Bully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The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Survey (THEF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astern Asia12(1), 81-93.

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

導讀與討論 江東亮:《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第三版)。台北:巨流出版社,2007。 本書由臺大公衛學院前院長江東亮教授撰寫,於1999年出版,於2003年再版,再於2007年出版第三版(目前已絕版)。本書詳細介紹臺灣醫療政策的早期發展歷程,並提供豐富的歷史脈絡與統計數據,是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