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10, 2017

深夜特急 ─ 給即將遠行的青年

這是小四的讀書會成員在上次讀書會討論時推薦的套書,另一書名是「午夜快車」,有上下兩冊。我們到台北市立圖書館把書借回家後,剛上高中的阿哲沒幾天就讀完了,還很開心地和我分享作者在搭乘印度小飛機時的恐怖搖晃情景。果然很符合青少年口味!

這是1980年代出版的舊書。故事是26歲的澤木耕太郎不甘心大學畢業之後就要進入過勞與壓抑的上班族生活,決定用少少的錢,展開一趟長途旅行,目的是要實現自己向朋友誇下的海口,「搭公車從印度達里到達英國倫敦」。

這一趟旅程耗時一年,時代背景是1973年。作者以第一人稱,描述他這趟旅途的經歷與見聞:從日本搭機到香港,再到澳門、曼谷、檳城、吉隆坡、麻六甲、新加坡、印度加爾各答,之後進入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希臘、義大利、法國、摩納哥、西班牙、葡萄牙,最後抵達英國倫敦。

若說人生就像是一個旅途,旅行本身似乎也有兒童期、青少年期、壯年期與老年期吧?在兒童與青少年期充滿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進入中壯年與老年時期日益世故並索然無味。澤木寫到旅途的後半段,顯然已感疲憊,時時陷入低潮,連文筆也變得枯燥。大概是旅行太久了,也可能此時進入歐洲,發現歐洲國家過度觀光化而覺得很乏味吧。

澤木的文筆輕鬆自嘲,讀來令人覺得好笑又有趣。旅遊傳記的引人入勝,不只在於作者的見聞,也在於作者的反思。書中有很多有趣的社會觀察,可窺見當時各國的社會樣貌,像是印度的貧窮、娼妓與社會不平等問題、巴基斯坦人對孟加拉人的看法、歐美國家青年背包客的勇敢與放蕩、當時的嬉皮文化、大麻使用狀況、各國民眾對於日本人的態度等等。這個旅行,不僅讓作者拓展視野,也讓他深入思考人生。對讀者而言,也像是和他一起經歷了一場充滿驚奇但後來也覺得和他一樣疲憊不堪的長途旅行。

比較可惜的是,作者在這本遊記只圍繞著自己的經歷,對於途經國家當時的時代與政治背景少有著墨。1973年前後的東南亞、中亞與歐洲,處於劇變的時代,例如中南半島的越戰還沒結束(1961-1975)、此時期歐美國家的民權運動與反戰運動、1971年的孟加拉獨立戰爭、1973年阿富汗革命、1978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等等。此時的歐洲,也是冷戰對峙時期。作者自己承認,他對國際政治情勢並不關心,因此這本遊記無意探討國際政治,也沒有必要承擔這樣的功能。

澤木這本遊記在出版之後成為暢銷書,帶動日本青年出國自助旅行的風潮。出生於1947年的澤木為戰後嬰兒潮世代,成長於日本經濟最穩健發展的時期(1950-1970),應該是屬於沒有後顧之憂、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勇於揮霍青春的樂觀世代吧?

臺灣的年輕人,希望也能擁有這樣的自由、自信與勇氣。出去闖闖吧,少年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

導讀與討論 江東亮:《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第三版)。台北:巨流出版社,2007。 本書由臺大公衛學院前院長江東亮教授撰寫,於1999年出版,於2003年再版,再於2007年出版第三版(目前已絕版)。本書詳細介紹臺灣醫療政策的早期發展歷程,並提供豐富的歷史脈絡與統計數據,是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