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10, 2017

《台灣乞丐之父:施乾的思與為》



很精彩、史料很多的一本書,對於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應該是重要資料。

之前只大略聽過愛愛寮,從未深入了解創辦人施乾的一生。真是很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在1920年代調查萬華區的乞丐,歸納淪為乞丐的原因,並仔細記錄他們的生活與社會心理狀態,像是個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接著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親自實踐,辭掉在總督府的穩定工作投入社會救助事業,不僅具行動力,又能同時以日文與中文論述與出版。1929年發表在「台灣日日新報」的聲明,批評台北二十萬市民與「所謂台灣一流之紳士豪商」對於乞丐問題漠不關心,呼籲小額捐款,這搞不好是台灣NGO募款信的開端,也是很成功的募款信。


本書作者推論施乾的思想受到日本賀川豐彥的影響。書中有一章提到施乾的社會網絡關係,包括一位奇特的日本人稻垣藤兵衛,京都同志社大學畢業後來台從事貧民救助與教育工作。很奇特的1920年代。台灣的歷史教科書都沒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研究的技藝:研究、閱讀與寫作

1         前言 為什麼不能僅止於廣博求知,而還要主動提問並進行研究?研究的價值為何? 研究工作時常會遭遇各種困境,不免也會有無聊枯燥與繁瑣的階段,需要龐大耐力與耐性。因此在投入學術研究之前,必須先深思上述問題,瞭解學術研究的本質、樂趣與重要性,才能避免陷入不知為何而忙的...